产品中心

供应一二级白芍

产品编号: P0228865 CAS号:
分子式: 分子量:
EIENCS:    

 白芍

别名:
    花子、白芍药、金芍药。
概述:
    白芍为我国著名的传统常用中药材,应用历史悠久。

    本品为毛莨科植物芍药(Paeonia lactiflora Pall.)的干燥根,为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1990年收载。英文名Padix Paeoniae Alba

    白芍是我国常用四十种大宗药材之一,用量巨大,在中药材品种中位居前列,也是为我国出口创汇最多的品种之一。白芍除广泛应用于药用临床配方外,也是诸多中成药的必要原料。
产地分布:
    白芍的产地十分集中,在安徽的亳州市方圆20公里左右范围之内,分布着全国生产总量的90%左右。亳州周边县市的部分地区及山东荷泽,也有种植的习惯,但数量不大,质量较次。近几年,在全国大量发展药材种植的影响下,山西、河南、东北等省市也有一定数量的种植,但受技术及其它因素的影响,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理想。
形态特征:
    多年生草本,高60-80厘米。根粗肥,通常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。茎直立,无毛。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;小叶狭卵形、披针形或椭圆形,边缘密生骨质白色小齿,下面沿脉疏生短柔毛;花顶生和腋生,苞片4-5,披针形;萼片4,花瓣白色或粉红色,9-13片,倒卵形;雄蕊多数;心皮3-5,分离。 果3-5枚,卵形,先端钩状向外弯,无毛或被浓密白毛。
生态环境:
    芍药一般多生长在土层深厚、质地疏松、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,多见于阳坡。
生物学特征:
    芍药适宜温暖湿润气候条件,具有喜光、喜温、喜肥和一定的耐寒特性。在年均温14.5度、7月均温27.8度、极端最高温42.1度的条件下生长良好。

    芍药是宿根植物,每年3月萌发出土,4-6月为伸张发育旺盛时期。

    花期5月,果期6-8月,8月中旬地上部分开始枯萎,是芍药 含量最高时期。

    芍药种子为上胚轴休眠类型,播种后当年生根,再经过一段低温打破上胚轴休眠,翌春破土出苗。
生长习性:
    芍药适宜温暖湿润气候条件,具有喜光、喜温、喜肥和一定的耐寒特性。
生长周期:
    白芍生长周期较长,一般为4-5年。

    可亩产干品800-1000公斤,亳州地处平原,地理位置得天独厚,历史上很少出现过大的自然灾害。由于当地种植历史十分悠久,种植、加工生产技术娴熟。
采收及加工:
    1、采收,白芍于栽种后3或5年采收。采收期,浙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;安徽、四川等地为8月间;山东为9月间。过迟根内淀粉转化,干燥后质不坚实,质地清泡。采收选择晴天,割去茎叶,挖出全根。除留芽头作种外,切下芍根,加工药用。一般亩产干根600-800公斤。

    2、加工,将白芍根大、小分开,在沸水中烫泡5-15分钟,汤时勤翻动,待白芍根皮发白、无生心、有香气时,迅速捞起放在冷水中浸泡,随即取出刮去外皮,切齐两端,依粗细分开晒干。也可先刮去外皮而后煮,在晒干。晒芍是加工的重要环节,如晒的太猛,则外干内湿表皮干列,易发霉、变质。一般早上出晒,中午阴干3小时后,下午3点后在出晒,晚上收进堆起,并用麻袋或草席覆盖,以利芍根内部潮气逸出;次日在出晒,如此反复,直至内外干透为止。芍药煮后,如遇雨不能及时出晒,可用硫磺熏(每100公斤芍药用1公斤硫磺),熏后堆放于通风处;切忌堆置,否则芍根表面就会变质发粘。如遇久雨,每天可用火烘1-2小时。如发现芍根表面起滑、发霉,应迅速置于清水中洗刷干净,并用文火烤干,到有太阳时再晒。
储藏与养护:
    白芍用麻袋包装,每件50公斤左右,置阴凉通风处干燥处贮藏,适宜温度在30度以下。